两针之后何时可打加强针?有说法了!一批涉感染者车次公布!这药需实名登记买
随着国内多地爆发本土确诊病例
特别是上海8月2日也有一例确诊
市民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再次提升
覆盖面持续扩大
不少前期犹豫、慢性病需要观察
及刚刚年满18周岁市民
主动前往接种点,接种新冠疫苗
昨天上午10点,金山区体育中心临时新冠疫苗接种点迎来了众多准备接种疫苗的市民,与前段时间不同的是,今天接种的市民中,有不少是来接种第一针的。
不少市民告诉记者,前期因为慢性疾病需要观察,错过了疫苗接种,如今身体情况已经比较稳定,再加上最近国内多地爆发本土病例,所以咨询了医生后,决定抓紧时间完成接种。
除了慢性病患者,记者发现,一些刚刚年满18周岁的青年学生,也在第一时间赶来完成接种。
为了确保接种市民的安全,接种点除了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还加强了发热预检。
接种点负责人表示,目前接种点苗量充足,可以满足市民接种需求。
截至8月2日24时
全国十余个省市已累计报告
确诊病例超400例
无症状感染者超100例
据不完全统计
这些感染者曾乘坐过的
飞机、火车如下
部分涉及上海
↓↓↓
(上下滑动可看)
请近期乘坐过
这些航班和列车的人员
主动上报!
近期,随着新冠高传染性
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
在全球加速传播
一些国家报告新冠疫苗接种者
“突破感染”病例呈增加趋势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张文宏表示
所有的疫苗接种——
没有突破病例的疫苗是不存在的
所以新冠疫苗接种之后
一定会有接种过疫苗的高危人群被感染
这是必然的
戳图了解详情👇
面对"突破感染"病例增加
世界多国采取了
打加强针接种等方式予以应对
国内也有专家建议打加强针
那么,我们需不需要打加强针?
两针接种之后多久可以打加强针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微生物学会理事长袁正宏,昨天做客《夜线约见》节目时表示:
我们国家各个单位开展的研究显示,疫苗接种2针以后,假如6个月以上,且抗体水平确实降低的,如果此时接种第三针加强针,在2个星期之内抗体水平就可以提高5倍左右,一个月以后可以提高10倍以上。
所以对已经接种2针疫苗6个月以上的部分特定人群,可以考虑打加强针。
近日,欧美多国报告
又有新冠变异病毒“拉姆达”毒株出现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生物学论文档案网7月28日公布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拉姆达”变异毒株不仅具有高度传染性,且相比原始新冠病毒,更能逃脱人体免疫系统。生物学论文档案网指出,尽管这项研究迄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可以确定“拉姆达”的传染性不亚于蔓延至百余国的德尔塔,其严重性不能被低估。
从最初的阿尔法毒株
到现在的德尔塔毒株
新冠毒株变得越来越狡猾了
未来,病毒还会继续发生变异吗?
袁正宏表示:
病毒只要还在人类传播,病毒就会发生变异,有的变异会变得更厉害,但是也有可能会慢慢减弱,甚至在人群中消失。所以我们还是要继续观察研究。
另外很重要的还是要通过疫苗接种,阻断病毒的传播,建立群体免疫屏障,这是我们控制新冠病毒包括变异株最有效的措施。
由于上海新发现的这例确诊病例
在浦东机场工作
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
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观察
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中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此外,浦东心圆西苑小区已实施封闭管理,所有人员包括住户和临时探亲访友者,均不能离开小区,并且都要进行若干次核酸检测。
民航局进一步明确
近期国内机票免费退票要求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上海旅客赴国内部分地区需核酸检测
此外,北京不接待
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旅居史人员
民航局昨天也发出通知明确:旅客在2021年8月4日0时前,已购买乘机日期在8月4日至8月31日的国内机票,自8月4日0时起至航班起飞前提出退票申请的,航空公司及其航空销售代理人不得收取费用。8月4日0时前已申请退票的旅客,不适用本通知。航空公司可根据通知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具体可致电各航空公司↓
铁路部门推出免费退票措施
2号线浦东国际机场站
全体工作人员核酸检测
11号线3站需凭绿码进站
@买药
核验“双码”、测体温、询问旅居史……
多家医院加强疫情防控
在昨天举行的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全市各医疗机构落实“双码”验证。严格医院出入口管理,在测体温、戴口罩、问流行病学史、查验健康码的基础上,增加“行程码”查验,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重点人群,第一时间开展核酸检测。
>>>行程卡“崩”了!沪上就医最新须知,两大盛会叫停!7人阳性,又跟这旅行团有关
@上海人
继续加强个人防护!
坚持落实“三件套”“五还要”
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
我们,能稳住!
记者:樊国庆、杨育杰、金晓辉
部分来源:新闻坊综合《夜线约见》、上观新闻、解放日报、上海发布、周到上海、北京日报等
编辑:小土方
推荐阅读